首页 > 诗文 > 佚名的诗 > 国风·邶风·旄丘

国风·邶风·旄丘

[两汉]:佚名

旄丘之葛兮,何诞之节兮。叔兮伯兮,何多日也?

何其处也?必有与也!何其久也?必有以也!

狐裘蒙戎,匪车不东。叔兮伯兮,靡所与同。

琐兮尾兮,流离之子。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。

诗经 

国风·邶风·旄丘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旄丘上的葛藤啊,为何蔓延那么长!卫国诸臣叔伯啊,为何许久不相帮?

为何安处在家中?必定等人一起行。为何等待这么久?其中必定又原因。

身穿狐裘毛茸茸,乘车出行不向东。卫国诸臣叔伯啊,你们不与我心同。

我们卑微又渺小,流离失所无依靠。卫国诸臣叔伯啊,充耳装作不知道。

注释

邶(bèi):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。

旄(máo)丘:卫国地名,在澶州临河东(今河南濮阳西南)。一说指前高后低的土山。

诞(yán):通“延”,延长。节:指葛藤的枝节。

叔伯:本为兄弟间的排行。此处称高层统治者君臣。

多日:指拖延时日。

处:安居,留居,指安居不动。

与:盟国;一说同“以”,原因。

何其:为什么那样。

以:同“与”。一说作“原因”“缘故”解。

蒙戎:毛篷松貌。此处点出季节,已到冬季。

匪:非。东:此处作动词,指向东。

靡:没有。所与:与自己在一起同处的人。同:同心。

琐:细小。尾:通“微”,低微,卑下。

流离:转徙离散,飘散流亡。一说鸟名,即枭或黄鹂。

褎(yòu):聋;一说多笑貌。充耳:塞耳。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玉饰,用丝带下垂到耳门旁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上):国风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73-75

2、姜亮夫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73-74

国风·邶风·旄丘创作背景

  关于《邶风·旄丘》一诗的背景,历来有多种说法。《毛诗序》及郑笺等以为是黎臣责卫之作;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认为此篇与《邶风·式微》均是黎臣劝君归国之作;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是一些流亡到卫国的人,请求卫国的统治者来救助,但愿望没能实现,因此写此诗表达他们失望的心情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上):国风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73-75

2、姜亮夫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73-74

佚名简介

唐代·佚名的简介

...〔 ► 佚名的诗(421篇)

猜你喜欢

凤凰台

宋代任希夷

只为羊车峦靓妆,会皇合殿烛无光。

宫中不解嫁鹦鹉,台上安能来凤凰。

戍妇词一首

宋代许棐

半落釭花午夜闲,戍衣裁就寄君难。雁来不带平安字,却带边风入帐寒。

颂古二十四首

宋代释胜

有喝端如探竿草,无师血脉通红线。

当阳不识李将军,徒学穿杨一枝箭。

山林乐四首 其二

宋代俞德邻

山林何所乐,佳兴四时同。琴罢庭留月,酒残松度风。

鹤归苍汉外,猿叫碧萝中。却笑磻溪叟,区区理钓筒。

水龙吟·镇淮楼下旌旗

宋代翁溪园

镇淮楼下旌旗,晶明辉映云山阁。宸旒倚重,折冲千里,无逾秋壑。缓带轻裘,纶巾羽扇,从容筹略。使毡裘胆破,丁宁边吏,无生事,空沙漠。
二十四桥风月,称断楼、卷尽帘箔。绂麟华旦,饱吟玉蕊,款簪金药。驿骑朝驰,宝鞍卖赐,御筵宣押。更赐环促如,中书入令,作汾阳郭。

赠性甫

邢参

僦却楼居恣赏春,临溪更得采香蘋。一瓢醴酒常浮月,数箧遗书不受尘。

静语未尝关世务,醉眠多是任天真。耆年无恙贫无虑,绛帐传经喜有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