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杜甫的诗 > 阆水歌

阆水歌

[唐代]:杜甫

嘉陵江色何所似?石黛碧玉相因依。

正怜日破浪花出,更复春从沙际归。

巴童荡桨欹侧过,水鸡衔鱼来去飞。

阆中胜事可肠断,阆州城南天下稀!

阆水歌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嘉陵江水色像什么?仿佛就是石黛碧玉相接交错的感觉。

可爱的红日正冲破浪花出来,更有春色从沙海那边归来。

巴地的孩童荡着桨从旁边经过,水鸡衔着小鱼来去飞翔。

阆中胜事美景令人爱杀,阆州城南的胜景真是天下稀有!

注释

阆水:又名“阆中水”。即嘉陵江。

嘉陵江:长江上游支流。在中国四川省东部,发源于秦岭,重庆市注入长江。

“石黛”句:形容江色之清绿。石黛,即石墨。青黑色,诗词中因多称“青黛”。古时妇女用为画眉墨,相因依,犹相融和。因兼有黛碧二色。

“正怜”两句:仇兆鳌注:“日出浪中,照水加丽;春回沙际,映水倍妍。”沙际,犹言水边岸边。岸草先绿,故春似从沙际而归。

巴童:巴地儿童。攲(qī):倾斜。

水鸡:水鸟名。

阆中:是举全部而言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“阆水迂曲经郡三面,故曰阆中。”胜事:美景。这里指山水之美。可肠断:极言其美之可爱。《杜臆》:“阆中胜事,总结上文,而赞云‘可肠断’,犹赞韦曲之花,而曰‘恼杀人’也。”(杜甫《奉陪郑驸马韦曲》诗:“韦曲花无赖,家家恼杀人。”)

“阆州”句:阆州城南三里有锦屏山。错绣如锦屏,号为天下第一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萧涤非.杜甫诗选注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8:200-201

阆水歌创作背景

  杜甫在广德元载(763年)秋第一次到阆州,是为好友房琯奔丧。 广德二载(764年)春初至春晚(即农历的正月至三月),杜甫第二次到阆中,是应王刺史之邀,一住近三月。其间,他参与了唐代阆中在清明节前后十日祭祖祭亡友的扫墓活动。 因感慨万端,写下了著名的《阆水歌》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萧涤非.杜甫诗选注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8:200-201

杜甫简介

唐代·杜甫的简介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...〔 ► 杜甫的诗(1134篇)

猜你喜欢

灯下小酌

宋代陆游

江湖双鬓秃,宇宙一身穷,酒浪摇轻碧,灯花落碎红。

交情元易见,春事半成空。

武功驿留题

宋代李新

雾捲马蹄尘自起,东风送渡咸阳水。故园花木绿成围,犹向关中见桃李。

闻道春前雪最深,行人僵死薪如金。羲和不肯为日驭,潜入北海分幽阴。

送僧怀师古庵住惠山并写竹枝以赠

明代王绂

泉声山色古今同,师去尤能继若翁。临别自惭无可赠,一枝聊为助清风。

读史有感

朱帆

依然天子共朝臣,青史何须辨伪真。不向深山驱虎豹,焉能高阁画骐麟。

屠鹰烹狗非徒汉,焚籍坑儒岂独秦。千古休提尧舜事,君王若个不愚民。

吕居仁惠建昌纸被

宋代刘子翚

寒声晚移林,残腊无几日。

高人拥楮眠,脔卷意自适。

题系马图

元代胡奎

日日黄尘淹马足,谁能占得午阴凉。天闲刍豆无多恋,好解青丝八尺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