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魏万之京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,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。

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,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。

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,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。

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,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。

注释

魏万:又名颢。上元(唐高宗年号,674—676)初进士。曾隐居王屋山,自号王屋山人。

游子:指魏万。离歌:离别的歌。

初渡河:刚刚渡过黄河。魏万家住王屋山,在黄河北岸,去长安必须渡河。

“鸿雁”二句:设想魏万在途中的寂寞心情。客中:即作客途中。

关城:指潼关。树色:有的版本作“曙色”,黎明前的天色。催寒近:寒气越来越重,一路上天气愈来愈冷。

御苑:皇宫的庭苑。这里借指京城。砧声:捣衣声。向晚多:愈接近傍晚愈多。

“莫见”句:勉励魏万及时努力,不要虚度年华。蹉跎:此指虚度年华。说文新附:“蹉跎,失时也。”

参考资料:

1、蘅塘退士 等.唐诗三百首·宋词三百首·元曲三百首.北京:华文出版社,2009:147

送魏万之京创作背景

 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。魏万后改名魏颢。唐玄宗天宝十三载(754年),因慕李白之名,南下到吴、越一带访寻,最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,计程不下三千里。李白很赏识他,并把自己的诗文让他编成集子。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,此诗可能就写于作者晚年在洛阳时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萧涤非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111-112

李颀简介

唐代·李颀的简介

李颀

李颀(690-751),汉族,东川(今四川三台)人(有争议),唐代诗人。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。开元十三年进士,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,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,风格豪放,慷慨悲凉,七言歌行尤具特色。

...〔 ► 李颀的诗(135篇)

猜你喜欢

七夕

宋代刘跂

夜永风露下,庭空帘幕秋。杯盘延素魄,针缕动双眸。

天上秖今夕,人间宁少留。如何一水际,岁岁此相求。

横浦十咏 其八 东坡祠

宋代刘黻

何年海上还,坐镇此山川。笔砚归京阙,衣冠带瘴烟。

一生忠胆在,万古党名传。吾道多流落,西风问老天。

台郡八景

宋代章甫

置身高踞澄台上,放眼遥空碧海中。不使一层楼尚隔,真誇千里目能穷。

龙门倒射沧溟日,蜃气消沉岛屿风。浩淼流波归巨壑,茫茫大半是朝东。

自遣

鹤算

老来拙懒愿全违,不道衰颓事事非。有酒可能谋剧饮,无钱且自典春衣。

唐花过眼空红紫,晋帖留心有瘦肥。偶向庭前观止水,也同鸥鹭学忘机。

挽右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赠开府仪同三司孙公二首 其一

刘摰

岑令神情竭,裴公柱石衰。国贪黄发旧,身负赤松期。

人也将安仰,天乎不慭遗。延和听诏语,深见两宫悲。

丹霞元旦

清代成鹫

天外三更来鹤神,老翁白发参差新。明知昨日有今日,同是一人非两人。

海印乍生虚室白,谷风不动明窗尘。兴来策杖入云去,极目莽苍何处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