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纳兰性德的诗 > 太常引·晚来风起撼花铃

太常引·晚来风起撼花铃

[清代]:纳兰性德

晚来风起撼花铃。人在碧山亭。愁里不堪听。那更杂、泉声雨声。

无凭踪迹,无聊心绪,谁说与多情。梦也不分明,又何必、催教梦醒。

太常引·晚来风起撼花铃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晚问风来,吹响了护花铃,碧山亭里正满怀愁绪的人听不得这般铃声,而泉声雨声也交织而来,更让人无法承受。

你行踪不定,音讯全无,我百无聊赖,愁绪无法向关心自己的人诉说。连梦够也总是模糊不清,又何必把梦早早催醒呢。

注释

太常引:词牌名,又名《太清引》《腊前梅》,双调四十九字,前片四平韵,后片三平韵。

花铃:即护花铃。

无凭踪迹:踪迹全无,难于寻觅。无凭:无所凭据,即无法寻找。

太常引·晚来风起撼花铃创作背景

  这一首《太常引》,没有确切时节,没有确切地点,多次查阅资料亦是无果。于是,后人只能旁证推测,这应是纳兰离家夜宿别处而发的感慨。

参考资料:

1、(清)纳兰性德著;田萍注解.纳兰词全集鉴赏:中国画报出版社,2013.04:第406页

纳兰性德简介

唐代·纳兰性德的简介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

...〔 ► 纳兰性德的诗(218篇)

猜你喜欢

济上怀曾李二子

王慎中

往岁荣持节,济水照断金。事乖成泛梗,景是触沾襟。

梁狱书难达,湘流赋易沉。衔恩将得罪,均是表同心。

过霅溪

周南

晴溪帆卷橹声柔,两岸青红湿未收。欲问三吴清绝处,碧澜堂下采莲舟。

题无锡杨氏壶中九老图为荫北少枢作

清代夏孙桐

竹林花萼尽英耆,入洛行窝又一时。各有声名传日下,相看杖履趁春期。

老人南极占星聚,雅集西园入画宜。乡望家祯成国故,从来此会独标奇。

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其二

宋代晁补之

李公素誉压朝端,曾溯龙门鬣未乾。虽愧彭宣惟赐食,未惭贡禹亦弹冠。

题道士郑渭滨诗卷

宋代冯去非

江湖曾是饮清波,笔染霜华秋最多。

梦里诵君新句子,觉来无奈月明何。

点绛唇 其七 秋暮旅怀柬翼苍

清代曹尔堪

衰草重冈,雁灯吹灭诸陵火。谁家菊朵,开近扶风左。

无限悲秋,难觅江淮舵。耽枯坐,闲门深锁,红叶堆中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