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室九匮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形容因各种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而造成百姓贫困的景象。匮,指财物匮乏。
出处宋·欧阳修《新唐书·西域传上·高昌》:“今高昌诛灭,威动四夷,然自王师始征,河西供役,飞米转刍,十室九匮,五年未可复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shí shì jiǔ kuì
注音ㄕˊ ㄕˋ ㄐ一ㄡˇ ㄎㄨㄟˋ
繁体十室九匱
感情十室九匮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指灾害、战乱或苛征暴敛。
近义词十室九空
英语Almost all houses are empty.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治丝益棼(意思解释)
- 女娲补天(意思解释)
- 有两下子(意思解释)
- 响答影随(意思解释)
- 彬彬有礼(意思解释)
- 过了这个村,没这个店(意思解释)
- 如履薄冰(意思解释)
- 余波未平(意思解释)
- 费尽心机(意思解释)
- 推三阻四(意思解释)
- 抛砖引玉(意思解释)
- 妻儿老少(意思解释)
- 羽旄之美(意思解释)
- 不可磨灭(意思解释)
- 理直气壮(意思解释)
- 白首之心(意思解释)
- 分工合作(意思解释)
- 错落有致(意思解释)
- 遗世绝俗(意思解释)
- 扪心自问(意思解释)
- 闲情逸趣(意思解释)
- 平地一声雷(意思解释)
- 天网恢恢(意思解释)
- 前仆后继(意思解释)
- 不可告人(意思解释)
- 前赴后继(意思解释)
- 腾声飞实(意思解释)
- 亡魂失魄(意思解释)
※ 十室九匮的意思解释、十室九匮是什么意思由傲寒词句网提供。
成语接龙(顺接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魑魅魍魉 | 魑魅:也作“螭魅”;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;魍魉:亦作“罔两”;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。指害人的鬼怪。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。原作“魑魅罔两”。 |
武不善作 | 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。 |
鸣锣开道 | 鸣锣:敲锣。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;前面差役敲锣;吆喝行人回避。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。 |
不登大雅之堂 |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、“粗俗”的事物(多指文艺作品)。 |
支支吾吾 | 亦作“支支梧梧”。谓说话吞吞吐吐,含混躲闪。 |
从俗浮沉 |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。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。 |
放牛归马 |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 |
争先恐后 | 争着向前;唯恐落后。 |
止沸益薪 | 谓本欲止水沸腾,却反而在锅下加柴。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。 |
爱才如渴 | 才:贤才,人才。爱慕贤才,急欲求得,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。 |
刀光剑影 | 刀的闪光;剑的投影。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;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。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;干坏事。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。 |
分路扬镳 | 扬镳:指驱马前进。分路而行。比喻目标不同,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。 |
急功近利 | 急:急于;功:成效;成就;近:眼前的利益。急于追求成效;贪图眼前利益。 |
著手成春 | 著手:动手接触。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。后比喻医术高明。 |
心烦意乱 | 心情烦躁;思绪纷乱。形容内心烦闷焦躁。烦:烦躁;意:心绪;心思。 |
风声鹤唳 | 唳:鹤鸣声。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。形容惊慌失措;或自相惊扰。 |
地大物博 | 地域辽阔;物产丰富。 |
知往鉴今 | 鉴:借鉴。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。 |
念兹在兹 | 念:思念;记念;兹:此;这个。念念不忘某件事。 |
当头棒喝 | 当头:迎头;喝:大声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语。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;或大喝一声;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。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 |
半新不旧 | 半:二分之一。指不新不旧。 |
暴露无遗 | 暴露:显露;显现;遗:遗漏。全部、彻底地暴露了出来;没有丝毫遗漏。 |
冒失鬼 | 言语、举动鲁莽、轻率的人。 |
无声无息 | 息:音信;消息。没有声音;没有气息。形容没有声响;不为人觉察。 |
光怪陆离 | 光怪:奇异的光彩;陆离:色彩繁杂。形容奇形怪状;五颜六色。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。 |
土生土长 | 当地生长的。 |
辞喻横生 | 横生:横逸而出。言辞生动,横逸而出。 |
神不知鬼不觉 | 指形迹隐秘,不为人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