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期修古的成语故事


不期修古

拼音bù qī xiū gǔ

基本解释期:希望;修:遵循。不要照搬老办法。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。

出处战国 韩 韩非《韩非子 五蠹》:“是以圣人不期修古,不法常可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不期修古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期修古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魑魅魍魉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三年》:“魑魅魍魉,莫能逢之。”
音信杳无 明·吾邱瑞《运甓记·剪发延宾》:“盼前程音信杳无。”
辙鲋之急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外物篇》:“车辙中有鲋鱼焉,曰‘我东海之波臣也,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!’”
五花大绑 李季《王贵与李香香》第二部二:“顺着捆来横着绑,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。”
暮史朝经 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小圣在生之日,萤窗雪案,暮史朝经。”
以身试法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尊传》:“明慎所职,毋以身试法。”
汗牛充栋 唐 柳宗元《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》:“其为书,处则充栋宇,出则汗牛马。”
通都大邑 唐 韩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强之间,而不知为备。”
大失所望 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记》:“秦人大失望。”
自食其果 茅盾《〈呼兰河传〉序》:“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,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