箪瓢屡罄的成语故事


箪瓢屡罄

拼音dān piáo lǚ qìng

基本解释箪:盛饭的竹器;瓢:舀水器。吃的喝的匮乏。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贫寒。

出处晋·陶渊明《自祭文》:“箪瓢屡罄,希谷瓢饮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箪瓢屡罄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箪瓢屡罄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月明如水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折:“彩云何在,月明如水浸楼台。”
谨小慎微 汉 刘安《淮南子 人间训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动不失时。”
卑谄足恭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五宗世家》:“彭祖为人巧佞、卑谄足恭而心刻深。”
一轨同风 《晋书 苻坚载记上》:“一轨九州,同风天下。”
夸大其词 《宋史 王祖道传》:“蔡京开边,祖道欲乘时徼富贵,诱王江酋、杨晟免等使纳士,夸大其辞。”
体恤入微 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女教》:“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,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,必须明白透澈,体恤入微。”
吸血鬼
自怨自艾 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太甲悔过,自怨自艾,于桐处仁迁义。”
风流才子 唐 元稹《莺莺传》:“清润潘郎玉不如,中庭蕙草雪消初。风流才子多春思,肠断萧娘一纸书。”
目不忍见 《广东军务记》:“真为目不忍见。”